宋代包青天包拯 铸铜人物雕塑 源头厂家定制 玻璃钢广场雕塑 景观园林小品 全国发货
本店承接不锈钢雕塑,铸铜雕塑,玻璃钢雕塑,石雕,玻璃钢浮雕,石浮雕,玻璃钢仿铸铜,廊架雕塑,可设计。厂家定制,全国发货
适用于小区地产,学校操场,校园门口,商业街,大型广场,展厅,步行街,售楼处,城市地标,高速路口,酒店大堂,火车站,公园等各种场景。
来图定制 详情咨询 17731830869 微信同号
包拯(999年-1062年7月3日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肥东)人,北宋名臣,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:
人物生平
- 早年经历:包拯出生于官僚家庭,自幼受良好教育。天圣五年(1027年)中进士,因父母年迈,他辞去建昌县知县等职,直至父母相继逝世后,于景佑三年(1036年)正式踏入仕途。
- 为官经历:包拯历任天长知县、端州知州等职,在端州时,严令按进贡数量征收砚台,自己离任时未带走一方砚。后入京任监察御史,主张严格选拔官员等。他还曾出使辽朝,回朝后提出加强边境防卫等建议。皇佑二年(1050年),包拯“六弹张尧佐”。嘉佑元年(1056年),包拯任权知开封府,改革诉讼程序,拆除惠民河两岸私占土地的建筑。嘉佑六年升任枢密副使。
- 晚年及逝世:嘉佑七年(1062年),包拯在枢密院处理公务时突发疾病去世,享年64岁,仁宗亲临吊唁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孝肃”。
为政举措
- 政治方面:在用人选拔上,主张考选荫补人员,恢复唐代乡学、州县保荐制度,实行“糊名”“誊录”法,起用遭受“朋党”之祸的有识之士,还对官吏职位变动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。
- 经济方面:主张压缩开支,反对政府向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物资,建议“置场收买”。支持解盐通商买卖改革,还主张方田均税,鼓励民间采矿炼铁。
- 法律方面:执法主张宽严结合,铁面无私,对宗族、亲旧以及皇后、国戚等的不法行为都极力主张绳之以法。
人物影响
- 历史地位:包拯以廉洁著称,不畏权贵,执法严峻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,其名字成为清廉的象征,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,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,认为是奎星转世。
- 文学形象:元杂剧、明清话本、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中,通过艺术典型塑造,使包拯成为中国民间的正直之神,如元杂剧《陈州粜米》、关汉卿的《包待制智斩鲁斋郎》等,舞台上的包公形象也逐渐有了“相貂”“黑满”“黑蟒”“厚底靴”及额头上“月牙”等固定形象。